大手笔绘就蓝图:水域靓城
来源:本站  时间:2009-12-24 00:00:00  
——郑州市生态水系建设综述(一)

编者按:“一汪碧水、满眼绿色”,是郑州的期盼,也是现代城市水环境建设的必然趋势。2006年,我市拉开了生态水系规划和建设的序幕。这是我市着力构筑生态宜居城市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顺应民意、惠及民生、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四年即将过去,如今工程进展如何?今天起,本报将陆续刊发我市建设生态水系的报道,让公众全景式了解这一惠民工程。
水环境治理刻不容缓
    郑州是一座因河而兴的城市,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从城边流过,孕育了郑州古老灿烂的文明,金水河、贾鲁河、索须河、熊儿河等10条河流在我市城区交错穿行。加上城区周边为数不少的中小型水库,以及规划的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龙湖、龙子湖、西流湖等,共同构成了郑州市水系网络,滋养润泽了厚重古朴的城市文化。
但是,目前郑州市水系建设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水资源紧缺、配置不合理、水质污染严重、河网不完善、水系功能不健全、防洪标准偏低及水体生态功能退化、滨河生态环境单调等。加上过去城区的河流在治理时都是分散进行,缺乏统筹考虑,施工标准低,河流之间没有沟通,在发生洪涝时排泄不及时,造成道路街区低洼处积水,影响市民生活。水成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始终绕不开的沉重话题,尤其是水脏的问题像这个城市的一块心病,久久没有治愈。这影响了城市形象和美誉度,制约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生态、优化水环境的呼声很高。
蓝天碧水的和谐畅想
     古老又年轻的郑州城,在实现中部崛起的征程中,该选择怎样的城市水利发展道路?
严峻的现实和郑州未来发展的战略机遇,使决策者认识到,水系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水系建设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推进。作为城市生命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郑州生态水系无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追求生态文明、提升民众生活品质的重要体现,是把郑州打造成宜居、和谐城市的必然要求。
     基于郑州未来城市规模扩张和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以及人与水和谐共生,构建独具特色城市水环境的要求,我市明确提出要把郑州打造成“水通、水清、水美”的水域靓城。而建设富有文化内涵的城市生态水系,首先必须要有一个高质量、高起点的《郑州市生态水系规划》。
2006年6月,我市在反复调研论证基础上,作出了一个重要决策,抓紧时间编制生态水系规划。确定了规划的基本理念是“水通水清、健康安全、生态环保、人水和谐”。规划的原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满足城乡发展、居民生活、生态环境对水的需求;坚持水资源优化配置,以整个水系流域为一体,构建完整的水源保证体系;坚持与其他规划相衔接;坚持水体、岸线和滨水空间三个层面的功能协调,形成完善合理的水系空间体系;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放在近期规划的实施上。
      碧水蓝天的新畅想全面开启了我市生态建设的新篇章。
规划先行打造水域靓城
      生态水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很强的工程,绝不是简单的清整河岸、改善水质,而是需要在科学的规划指导下,全面考虑全市水系整体现状,从治本入手,统筹河道治理、污水处理和管网建设等因素,使“水”这篇文章做“活”、做“深”。
     为保证规划取得第一手可靠资料和数据,市水利局组织30多名技术人员徒步对规划区内的河道进行了全面普查。
2006年7月1日,生态水系规划说明会正式召开,首批6家参选设计单位听取了郑州市相关情况的说明。
鉴于生态水系规划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此,市政府专门成立协调推进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市发改委、财政局、规划局、环保局、市政局、国土局等十几个部门,直接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按照高速度、高质量、高水平规划的要求,2006年11月,包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内的3家设计单位分别完成了生态水系概念性规划,经专家组评定,最终选择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承担编制工作。
     2006年7月,生态水系规划编制启动,历时一年、历经数十次修改,2007年6月16日,《郑州市生态水系规划》通过了7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评审。规划明确提出,通过生态水系建设工作,把郑州构筑成“水域靓城”。
 
郑州日报记者 刘俊礼 黄永东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