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避险防灾科普知识
来源:运行管理和水旱灾害防御处  时间:2022-04-08 15:12:16  


山洪灾害避险



简单来讲,山洪灾害就是指由山洪暴发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包括溪河洪水泛滥及伴随发生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及环境资源破坏等。

山洪灾害的特点包括:

季节性强,频率高

山洪灾害与暴雨的发生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我国的山洪灾害主要集中在5—9月,尤其是6—8月更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

来势迅猛,成灾快

山丘区因山高谷深,溪河密集,降雨迅速转化为水流,且汇集快、流速大,降雨后短时间内形成灾害,预警预报难度大。

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

山洪主要发生在山区、丘陵区和岗地,特别是位于暴雨中心区的山区,暴雨时极易形成具有冲击力的水流,导致山洪暴发,形成山洪灾害。

破坏性大,危害严重

山洪灾害发生时往往伴随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经常造成河流改道、公路中断、桥梁倒塌、耕地冲淹、房倒人亡的悲剧。

所以,当山洪灾害发生时

往往会这样


 

山洪暴发时固然危急,然而我们并不需要慌张,也不需要发愁,只要掌握了下面所列知识,就可以提前做出判断,自我保护,防患于未然。

1.如何关注天气防御山洪

春夏季节,要留意广播、电视及防汛、气象部门发到手机上的信息,了解近期是否会有发生暴雨的可能。

日常生活中,还有不少关于天气变化的民间谚语,比如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青蛙叫,大雨到等等。当遇到以下情况时,就要特别警惕了——

早晨天气闷热,甚至感到呼吸困难,午后往往有强降雨。

早晨见到远处有宝塔状墨云隆起,一般午后会有强雷雨。

多日天气晴朗炎热,忽见山岭迎风坡上隆起小云团,一般午夜或凌晨会有强雷雨。

炎热的夜晚,沉闷的雷声在不远处忽东忽西,暴雨或将来临。

天边有漏斗状云或龙尾巴云时,表明天气极不稳定,随时可能有雷雨大风。

 

 2. 山洪、泥石流暴发前有哪些预兆

在山体附近坡面有不稳定因素的情况下易发生山崩和泥石流。

在降雨达到最大时,上游的降水激烈,泥沙灾害显著,溪沟出现异常洪水。

山地发生山崩或沟岸侵蚀时,山上树木发出沙沙的扰乱声,山体出现异常的山鸣。

上游河道发生堵塞,溪沟内水位急剧减少。

由于上游发生崩塌,溪沟的流水非常浑浊。

在流水突然增大时,溪沟内发出明显不同于机车、风雨、雷电、爆破的声音,可能是泥石流携带的巨石撞击产生。

上游发生山崩,有异常臭味出现。

有树木的断裂声。

在人还没有感觉出有异常现象时,动物已有异常举动,例如猫的大声嘶叫等。

3. 山洪来临时如何预警

◆ 一旦山洪暴发,监测责任人和第一发现人,立即采取鸣锣、口哨、手摇报警器等预先设定的群众了解的信号迅速预警。

村组负责人在接到预警信号后,第一时间利用高音喇叭等手段向全体村民预警,居民应互帮互助,相互告警,及时转移。

遭遇灾害的村(组)、个人应采用手机、电话等方式迅速向当地政府及防汛部门报告。

居民在任何地点发现有滑坡迹象,应立即向周围人群发出预警信号,发现公路、桥梁等地有危险异常迹象,还应做出简单的警戒线,并及时向有关部门作出汇报,以便及时处理。

 

若是遭遇了山洪,怎么避险和转移?怎样求救最有效?

4. 住宅被淹时如何避险

处在洪泛区低洼处的住宅常易遭洪水淹没或围困,如果来不及转移时应该——

◆ 安排家人向屋顶转移,不要惊慌失措。

◆ 想方设法发出呼救信号,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以便得到及时救援。

◆ 利用竹木等漂浮物将家人护送至附近的高大建筑物上或较安全的地方。

 

5. 山洪来临时如何转移

汛期,居住在危险区的村民应做好安全转移准备,整理好必需物品(如手电筒、手提箱、背包等)。

村民日常生活中应熟悉了解预警信号及撤退路线,在接到预警信号后,必须在转移责任人的组织指挥下沿预先制定好的撤退路线迅速有序转移。统一指挥,安全第一。

转移负责人应按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幼病残、后一般人员的原则组织转移,并有权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采取强制措施。责任人必须在确定所有人员转移后最后撤离。

  

6. 被洪水围困时怎样求救

山丘环境下,无论是孤身一人还是聚集人群,如果在基础较牢固的高岗台地或砖混结构的住宅楼时突遭洪水,只要有序固守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山洪消退后即可解围。

如遭遇洪水围困于低洼处的岸边、干坎或木结构的住房里,情况危急时:

有通信条件的,可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洪水态势和受困情况,寻求救援。

无通信条件时,可制造烟火、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求得尽早解救。

积极采取自救措施,寻找体积较大的漂浮物等。


 

躲避转移未成功时,应选择较安全的位置固守并不断向外界发出救援信号,千万不要贸然行动,以免情况不明陷入绝境。


 

不要这样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