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千年古河焕新颜
来源:河南工人日报  时间:2021-06-10 16:42:52  

郑州人均水资源量为全省的1/3、全国的1/16,按照规划,到2035年,全市人口将达到1800万,“水瓶颈”是制约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

为着力构建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化水安全保障体系,助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郑州市积极践行省委、省政府“四水同治”的重大战略部署,坚持水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通过持续提升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构建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加快水生态修复,全面推进水生态系统建设,构建循环通畅的水系网络;全面推进“全域、全业、全程、全面、全民”五维节水;不断夯实河长制、湖长制“治、管、护”责任,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贾鲁河发源于郑州西南山区,全长256公里,主要支流有金水河、索须河、熊儿河、七里河、东风渠等,其前身是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因元代工部尚书贾鲁治河有功而得名。贾鲁河在郑州境内长137公里,是郑州市最长的一条内河,也是郑州的“母亲河”。

多年来的过度开发利用使贾鲁河河道萎缩、滨水空间越来越少;两岸排污严重,河道水质差,缺少地被植物,河槽淤积;断面狭窄,阻水障碍多,防洪标准不足20年一遇;文化缺失,很难从中解读文化记忆;沿河遍布养殖场、加工厂、废品收购站、鱼塘等,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破坏十分严重。对此,群众怨声载道,恢复贾鲁河本来面貌的呼声越发强烈。

如何让河湖焕发出活力与光彩?“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群众诉求,下决心花大力气解决贾鲁河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质持续恶化等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系统治理、水岸同治、上下游联动,严格落实河长制,倒逼发展方式转变,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把贾鲁河生态修复工程打造成“金腰带”工程。

按照“安全、生态、景观、文化、幸福”的五河共建理念,2016年郑州实施了贾鲁河综合治理暨生态修复工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摸索创新,采用清除淤泥杂物,恢复河道行洪功能,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同时扩大湿地面积,沿岸种植各种水草,净化水质;在河道两岸 50-200 米范围内,建立河道缓冲区,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控制污染;按照治河必先治污的要求,同步实施截污治污工程,在河道两岸铺设截污管网,实现污水全收集;水循环利用,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退水、中水,再利用泵站将流至下游的水提至上游循环利用,保证“有河有水”等多种措施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经过五年多的生态修复,贾鲁河正成为郑州市新的景观绿色廊道,河流流量和水质持续改善,郑州市的居住环境及城市形象不断提升,生态修复改善了污染严重的水环境,使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之余有了一个休闲观景好去处。

依托贾鲁河生态修复工程,2020年郑州市水利局启动了贾鲁河创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工作,以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为载体,广泛挖掘资源,在贾鲁河百里长堤沿线布置展厅和室外现代水利体验点,系统展示贾鲁河生态修复工程在生态湿地、海绵城市、智慧河流、景观塑造、传统建筑、文脉传承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市民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无形中进行了一次有关治水历史、水文化、水知识等方面的水情教育。2021年年初被水利部等单位评选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

作为郑州市四水同治的样板工程、五河共建理念的生动实践,昔日杂草丛生、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贾鲁河如今成了郑州河湖水系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并成功入围郑州“新名片”。贾鲁河生态修复工作受到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等莅临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也吸引了天津市、西安市等省内外多个地市领导和兄弟单位前来参观学习,甚至吸引了澳大利亚参赞等国际友人前来参观。

目前,随着河湖面貌的修复和提升,水美郑州生态效应初现效果,疣鼻天鹅等一大批珍稀鸟类安家郑州,人民群众对水生态环境的获得感逐步提升。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